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找到你的那款“养”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主创团队访谈侧记之四

纪录动态 来源:央视网 2018年02月22日 23:39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2018年2月22日(农历大年初七),《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以下简称为“舌尖3”)播出第四集“养”。当日晚 “舌尖3”总导演刘鸿彦偕分集导演陈硕仪、片中主人公王泽平在央视新闻新媒体演播室进行了在线直播访谈,为大家讲述舌尖上的食养故事。

1

   “食养”讲述人和食物的关系  创作难度最大

  中国人以饮食养生来保健,发展出独特的植物学、医学、营养学体系,创造出赋予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食养概念的记载。

  总导演刘鸿彦透露,本集从创作难度上来讲是最难的,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和十分严谨的态度。“从食疗到药膳,最终到食养,我们决定从食物的角度进入,强调‘养’的功能,最终确定了药食同源。且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当中,食养是其中特殊的组成部分,中国人如今已经过了‘吃不饱’的阶段,现在更多的是要注重如何吃好。”

  导演陈硕仪谈到对于食养的见解,除了关注食物本身,更应当关注人。食物之所以能滋养人,在于人如何用真心理解它,用匠心呈现它。同时,人们也能通过理解自己、提升自己、用心做好自己,来让食物和人之间发展出更好的关系。热爱美食的陈导私下还有在手机上做美食日记的习惯,热爱美食,像写日记一样记录美食,这也是陈导想拍《养》的初衷之一吧。

  谈到食养,陈导幽默地打了个比方:“人都有个性,食物也有个性。食养就像结婚,你和Ta相处,就要了解Ta,两个人才能和谐相处。食养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对应,食材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认识自己,也要认识食材,让二者合理搭配。”

  方便易得 本真就是最好的养

  春天的时候,湖南安仁的人们祀神祈谷、赶场交易、吃药下田。到了夏天,江南一带,流传着用南烛叶制作乌米饭,来补益脾肾、安神祛风、乌发驻颜。夏秋之际,在浙江平阳和苍南,人们习惯去采集“十样白”等等中草药,制作出草药炖鸭来消除暑热湿气、滋润秋燥。菊花盛开的秋天,采菊花,吃菊花,喝菊花茶,对江西婺源的人们来说,可以润燥清肺、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冬天一到,绍兴的酒厂开始投料酿造黄酒,它活血祛寒,这些都是居住在各地的人们补益养生的重要食料。

  刘导透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十分喜欢本真的味道。她认为,本真就是最好的养。“本集最想传递给观众的是最好的养是什么?真正好的食物又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身边最简单、方便易得的食物。如第二集《香》里提到的煎饼馃子,也藏着食养的秘密。它的原料是绿豆,性寒,夏天吃可以,但是冬天吃,需要增加一些辅料来调和食物的性质。除此之外我们会发现,食养是普遍存在的。或许往往最平常的其实就是最好的。所以‘食养’这一集背后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习惯,体现中国人的哲学观和价值观。”

2

  确实如此,本集中提到多道美食,例如花胶炖鸡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杞汁蒸鱼、菜头汤、艾叶豆腐的原料也是平常食材。在拍摄过程中,让陈导感触颇深的一道食养美食是老酒炖鸡子,“刚开始接触时,我们都觉得很普通,之后请教专家,他们说这个东西是一个特别完美的东西。我很吃惊,这个有那么好吗?它不就是一个蛋把酒封起来吗?其实它的做法蕴含着去浊扬清,推陈出新的原理,通过改变鸡蛋的性质,变成适合所有人的一个菜品,这个过程真的很神奇。”

3

  “养”有道 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什么是最适合的食养,陈导讲到,“食养其实就是适当地吃东西,要“看天气吃饭”。天,不时不食;地,就是地域性;人有不同的体质,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的食物。虽然方便易得,但讲究科学配比,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做法亦有讲究,是蒸、是炒、是煮,决定了食物的功效。除此之外,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身体不能一直‘养’,食养关系是变化的,比如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身体性质已经改变,这时候饮食上就需要作出调整。”

  年轻的国医班学生,对于食养自有心之道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学生,王泽平就读于岐黄国医班,岐黄国医班是学校的顶尖班。王泽平对于食养的理解正如古文所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不要做有损自己身体的事情,用心生活,关注饮食健康。私下里,王泽平经常通过日常饮食的改善照顾妈妈的身体健康,他很庆幸自己学习了食养这方面的知识。《后汉书•列女传》“亲调药膳,恩情笃密”是妈妈照顾孩子的故事,今天换我来为妈妈做些事仿佛时空有了神奇的转换,但是不会变得是妈妈和孩子的感情和食物中深藏的爱。

  中国传统食养文化,海内外备受欢迎

  片中王泽平的师姐是美籍华人,特地从纽约到北中医来留学。学校中有一个中药体验馆,专门接待全世界来这里体验中药文化的人 ,泽平和学姐一起负责过中医饮食部分,招待过很多外国人。王泽平透露,当外国朋友吃到这些美食时,他们的反应一个是“哇,真好吃!”第二个是“怎么做?我可以学吗?你可以教我吗?”第三个是“我可以买吗?我可以带走吗?”食养是全世界的概念,对于中国传统的食养,外国人也都特别欢迎、特别喜欢。

4

  有温度的食养 给家人最好的味道

  “无论是片中主人公朱杰的仙居土菜,刘维荣的菜头汤,还是王泽平的山药鸡子黄,其实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为了照顾好家人的身体,这种直接的情感,让人感动。”陈导说,他们手中的美食是有温度的。

  让陈导感动的正是片中这群年轻人,他们一开口就是食养之道,引经据典,陈导说,“你会觉得有点欣喜,这么年轻,他懂那么多,而且他在通过吃实践优秀的传统文化。你会觉得神奇,这些好的东西真的会被传下去。”

  食物是中国人感知和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同时,食物也定义着我们的内心,不断提升生命的境界。

 


 

我要纠错编辑:田洪玲 责任编辑: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热点推荐更多
《传家》
体验最中国的生活情趣和智慧。详细 >
《品牌的奥秘》
通过品牌的窗口观察世界。详细 >
《大运河》
世界最长运河穿过的中国历史详细 >

纪录图集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