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库专题央视精品顶级首播走近真相纪录30分CCTV9

心安是归途——《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骆永红导演手记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来源:央视网 2018年02月20日 11:18 A-A+ 二维码
扫一扫,观看精彩纪录大片

原标题:

雨一直下,千里之外的陕州正是豪雨时节,而在京城的833办公室,除了眼前的景物和总导演那比陕州还阴沉的脸,我啥也看不见,但我知道,时间已经不多了。

鸿彦总导压制着脾气,什么时候出发?这是她两天里第三次问了。八个摄制组七支队伍已经在路上,而手机上的陕州天气预报把我陷得死死的,一片片云雨小标示在屏幕上挂了一排。

得走了,再不走,更没法走了。陕州的大雨中,摄制组一行九人狼奔豕突。我的困境焉能只是我的困境?对砌于露天的灶台和砌灶大厨薛辉明来说,雨带来的压力山大。砌灶是为了一场婚宴,而砌灶面临雨的浇淋,雨和婚宴这两个必选题,他如何应对?老薛挠头不已。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骆永红导演手记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骆永红导演手记

雨夜中,摄制组架起摄影和录音机器,我所要做的是转化我的焦虑,记录老薛的焦虑。我的焦虑拍下雨夜老薛便是解答,老薛的焦虑,片中已经呈现了答案。

摄影师老班记录了这一切,雨夜用光让我深深记住了他的摄影特质。

 

第一集摄影师 Benito Strangio 总导演 刘鸿彦 第一集导演 骆永红

 

第一集摄影师 Benito Strangio 总导演 刘鸿彦 第一集导演 骆永红

老班是我给荷兰知名摄影师班尼特的中文称呼。老班能吃能睡能干活,使用筷子比我还熟络,一次我俩同伸入一个碗里夹饺子,我夹的饺子途中断裂而他的到了嘴里还是囫囵。而他在绵阳吃着极辣的麻辣鸭头时的淡定,让好吃辣的我汗颜自愧。

西安,连续两场夜拍西安名厨杜西峰到凌晨一点多。第二天深夜拍摄间隙,老班瘫坐在拍摄现场,问我,以后都是这样干活?我说不、不,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他放心地裹着大衣,盹了起来,而实际上,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很多时候,对于机位和角度选取,我和老班很是默契。常常我和老班对着翻译植树说完,植树回一句,不用翻译了,你们说的是一个意思。每天,我会泡两壶茶水带到拍摄现场,路上,逼仄的车厢里,我手一抬,老班就把杯子拿了出来,下一个动作便是有滋有味地喝着开工茶。

摄影是光的艺术,而老班对光的运用是国内绝大多数纪录片摄影师所难以企及的。雨夜或晴天,老班忠实于自然条件下的补充,那场雨夜的陕州,室内戏只用了一个镜头,但人物的透亮、质感、自然让我叹为观止。

生活永远是两面的,就如我们有难以煎熬的午夜拍摄,也有难以忘怀的老城墙下深夜品茗。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都是和风细雨吗?不是。文化的不同碰撞和时间的紧迫让我们不可避免地时有交锋。

比如,老班就是不肯拍摄某个镜头,他说没想好这个镜头的必要性,实际上这个镜头剪辑时用得很重;也有我强行安排不做解释,指定某个机位拍摄,预计重头,使用时却只用了一秒。生活或场景的设计怎能有未知的变化那么快呢?季羡林说,一年伊始设计中的事项,年终发现只能完成十分之一、二。

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下一刻面对什么?

就如我们无法预知忠厚的章丘铁匠王玉海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不善言辞的他在镜头前娓娓道来,他和父亲的故事让我们触动。那不只是铁锅。

我是一个着了相、有点过的器物爱好者,数年前便买回异国的铁锅、铁壶等种种。甚至对这个或那个器皿的制作者和他的性格也会从器物上窥斑——或温婉内敛或粗旷豪放。

第一集导演 骆永红 摄影师 Benito Strangio

第一集导演 骆永红 摄影师 Benito Strangio

器物,是我这一集重点表达的内容。铁锅、菜刀、案板、灶、泡菜坛子,长久地存在于中国烹饪史和我们对家乡的记忆中,它们的存在和呈现,不只是它们的美,这背后是工匠们的精神和我们的原乡,谁不愿踏上返乡的路途,虽然我们永远无法回到起点。

美食消散,器物永恒,一口锅、一把刀、一个柴火灶,就像食物后面的味道,关乎的是儿时的记忆和一代代链接的情感。

于是,几番波折,最终王玉海和老父亲的板车买铁故事留了下来。实际上更让人咀嚼的是老父亲王立芳的人生态度。

八十三岁的老人,他定定地看着你,“不后悔,多么清心,一个铁砧一个锤啥也不管,在那儿抽着烟干着活多么舒坦,干这个很好。”实际上常年的铁锤敲打声刺激,他耳朵需要大声吆喝才能听得清,但内心却安静清凉,这也是他长寿健康的秘诀吧。

这个片子重点出现的人物如薛辉明、王立芳、王玉海、杜西峰、兰明路、张宏、段镇民,翻开都是一本书,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更多是执着、单一、坚韧。做到极致的人都有这个共通点吧,如在这个片子灌注心血并多次到拍摄现场指导的鸿彦总导演、周塬总策划以及在后期剪辑中卓有贡献却甘于无闻的剪辑指导L老师。

我总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成就他们的不仅是热爱,更是一种专注。

调研采访四川名厨兰明路之后,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我请他切开一个坛子,切除三分之一,泡菜的装菜过程和发酵细节如果能被拍下,拍摄就成功了一半。当然用小机器放入坛子也可以拍摄,但我是一个对影像比较苛刻的人,除了航拍,基本能不用就不用小机器。

摄制组到达的前一天,兰明路完成了这些。

拍摄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在谦和、细致的表像之下,兰师傅的身上透着一种霸气和豪爽,这种两极的性格如何表现?而人物的表现力是鸿彦总导演在本季创作总体要求中一再强调的——拍摄器物或食物,美器美食细节呈现是必然的,而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人,这是片子的生命力所在。总策划周塬专程赶到四川,对这次拍摄进行全面指导、把关。

我把航拍调了过来,重点拍摄兰明路寻找泡菜坛子。对于兰明路的两极性格,我想的是两极镜头的运用拍摄,以及两极性格的镜头表现。

前者用航拍和微距拉开距离,高空俯瞰之下,兰淹没在泡菜坛子中,融为一体。而微距下,坛子的咕噜声和他的望、闻、撕、尝则让观者垂涎。

表现两极性格,则把厨房里他的主厨角色作为重头戏。我告知兰明路表现出自己主厨的霸气的性格时,他说,那就是本我。同时告知摄影师老班,这场内容得拍足、拍完整。到了拍摄后期,老班体力消耗很大,每每会先问制作后期使用的时长。这次我明确告知肩扛、拍足。纪实拍摄一直是老班的强项,果然十分出彩。

兰明路的细腻则体现在调味的感知及食物之外的表达上,比如对家人的亏欠,正如你所看到,他的那句:爱是最好的调味品,是他着眼于川菜调味的最高境界和写照吧。

兰明路和片子里的其他主人公一道给我以教诲和启迪:执着一事,安住当下。

感恩为本片付出才华和体力的人们,你们打造、烹调并完善了这一切。

这篇文章结束时,机房里喧哗一片,总导招呼大家合影,随着明天的开播,后期剪辑人员在逐渐告别。

完成了,努力了,便安心了。至于明天,有些什么在等着我们呢?

不多想。心安,便是归处。

我要纠错编辑:李莉 责任编辑: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热点推荐更多
《传家》
体验最中国的生活情趣和智慧。详细 >
《品牌的奥秘》
通过品牌的窗口观察世界。详细 >
《大运河》
世界最长运河穿过的中国历史详细 >

纪录图集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