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2018年2月9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开播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上,总导演刘鸿彦偕30余名创作团队成员亮相。据了解,他们个个身手不凡,刘鸿彦是资深的纪录片创作人,代表作《中国人的活法》、《我们这五年》等曾获得国内纪录片大奖。她说:“《舌尖三》主人公有一句话挺打动我们,他说‘爱是最好的调味品’,我们都是凭着对于舌尖品牌的爱,对于这个节目的爱,和对于观众这种期待的爱,来做这部作品的。”她表示,食物是中国人感知和把握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一季希望探索的是“中国人是如何一点点吃成了今天的样子”。
总导演 刘鸿彦
爱是最好的调味品
在开播发布会现场,总导演刘鸿彦说:“《舌尖上的中国》是在大家的关心下成长起来的,作为主创团队,我们非常感谢各位领导、观众、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来到现场的主创团队,他们是总策划、分集导演、摄影师代表、录音师代表、作曲、片头设计制作、海报设计制作、还有我们的助理团队,大量的90后新生代,我们的导演团队中也有一位90后--王申,承担了节气主题这一集的导演工作,我们希望能够在片子里呈现出更多年轻的气息。大家看到的这30几人只是我们整个创作团队中的一小部分,没能来到现场的还有后期制作团队,他们还在机房中奋战,这一次的拍摄我们还邀请了来自荷兰的摄影师、剪辑师以及台湾地区的摄影师和导演,总共近二百人的团队。在这十个月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倾尽心血,希望能够为大家呈现一部色香俱全的精神大餐。
这一季的核心主题是品味中国、品尝人生,食物是我们中国人感知和把握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一季我们希望既近观食物之美,又远眺文化渊源。
一个品牌的成长需要不断持续创新,这是我们央视纪录片历久弥新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这一季的重要创作宗旨,在这个诉求下我们的8集主题分别是器具、小吃、宴席、食养、厨人、点心、时节和融合。
大家可以看看桌上的菊花茶,一大朵菊花配了6颗枸杞,菊花是中国最常见的养生食材,那么在现在这个季节该怎么喝,如何搭配,这就是我们中国食物养生文化的一部分,背后折射的是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和生活观,这也是我们食养这一集的主题。
我们的分集片名也从说文解字的角度切入,选择与美食相关的一个中国字作为名字,从对文字的追根溯源中,将中华文化与食物进行最直观的结合和呈现。
同时在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我们也有些自己的小追求。比如在精美呈现食物的同时,更强调纪实风格,用纪实影像更真实地表现食物背后人物的故事,还有同期声的录制上,也追求突破,我们的录音指导范立明老师曾拿过艾美奖,对录音的要求非常高,为了体现声音的层次,他费了很多心思。”
现场播放的正片段落“河南穿山灶”出现在“器具”一集,讲述的是河南三门峡特有的地坑院内穿山灶,能够让厨师很快做出当地著名的十碗席。这种烹饪方式,是当地老百姓数百年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体现。《舌尖》第三季将“器具”独立成篇,讲述了灶、刀、坛、锅、盘、碗等美食器具的故事。
总策划 周塬
好故事和美食都是不期而遇
现场播放的正片段落“陕西水盆羊肉”是“小吃”主题这一集里出现的美食,讲述西安的老白父子经营的水盆羊肉店,每天熬汤、煮肉、打馍,定时关门,几十年如一日。总策划周塬谈及舌尖3主人公选择时说,“人物的选择,原因要从食物里去找。 第三部舌尖,我们希望能有更宽广视野和表达的深入。食物不仅仅是口腹之欲,也不仅仅是时尚的话题。中国人以世界上极少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这是我们叙述的原点。对一个古老的民族而言,食物的重要渗透在我们文明的一切领域,中国饮食的精巧也来自于食物在生活中独一无二的地位。食物是财富,是心意,是生计,是中国国人感知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明白食物背后的道和理,才会懂得人的坚守,比如小吃,繁复的制作不简单,对这种不简单天长日久的坚持,在浮躁中的持守,小吃里也就有了大道理。 好故事和美食都是不期而遇,对食物的认知,会让我们心生感恩,才会最终抵达审美。”
导演 张木
有一个词叫“味道”,
我们不仅要品到“味”,还要品到“道”
现场播放的正片段落“辣椒的前世今生”揭秘了辣椒是怎么从观赏植物成为食物的过程。这一集以融合为主题,导演张木在谈创作思路时谈到:“我们一开始策划的时候,想要讲一下食物的历史方面,是这一集和其他不太一样的地方。辣椒只是我们其中一个,还有别的东西,中国人餐桌上的每一个东西,都是有渊源的,都是有源头的,都是可追溯的,就像我们去调研、拍摄的时候,有时候你会第一感觉发现地域非常明显的差异,慢慢进入之后发现建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食物在迁徙当中留下的痕迹,这个痕迹就是我们特别感兴趣的地方。我们其实是想讲述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是怎么一点一点走到中国人的餐桌上,又走到中国人的舌尖上,我们想把它的前世今生讲清楚,这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地方。我们这一季的舌尖,希望大家不仅能够看到很漂亮的美味,能够看到很好吃的东西,中国人有一个词叫味道,我们不仅想大家品到味,还想大家品到道,这是我们希望的。”
导演 沙洛
餐桌文化背后的礼仪
宴席主题这一集的导演沙洛说:“我这一集除了美食以外,也讲了很多美食背后的礼仪,礼不是道理的理,更多的是指礼仪,这个礼仪在拍摄的地方,比如说我去的一个地方,把礼仪叫做应酬,并且它是有课本的,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要学礼仪,课本是文言文,是小孩子要背下来的,其实道理是来自于儒家的典籍。包括筷子怎么放,怎么礼让老人,包括上菜的规矩、吃饭的规矩,所以咱们这一集是更多地着重于餐桌文化背后的礼仪。”
总导演刘鸿彦在临近结束时表达了对央视大平台的感恩之心:“我是1993年进入《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开始纪录片创作的,可以说20多年来是央视这个平台培养了我,我们这个团队的每一位对纪录片都有着像老白一样的固执追求,择一事终一生,而央视这个平台恰恰给予了我们这些创作者以最充分的成长空间,这一次舌尖的创作过程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个平台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今天能站到这里和被提及的是非常幸运的一部分,支撑舌尖这个品牌的还有台里众多频道和团队的伙伴们,非常感恩他们,我们自己也很感恩,能在这个平台上和大家一起不断创新,不断成长。谢谢大家!”